「你依家班後生仔個個都唔肯捱…」Uncle喝了一口香片:「點會有機會成功?」
「唔肯捱?」我覺得Uncle的說話有點主觀,忍不住反駁說:「憑咩你覺得我唔肯捱先?即使我長大環境,比你當年嘅舒適,都唔可以就咁咬定我唔捱得吖。」
「你班後生,動不動就話轉工轉行,辛苦都唔制…」Uncle聽見我反駁他的說話,有點不滿:「唔係唔捱得係咩呀!」
「轉工轉行就一定係因為唔捱得㗎咩?」我說:「有部分可能係,不過有更多後生仔,轉工轉行唔係因為唔肯捱。你咁講,主觀掛!」
Uncle年青的時代,成功是靠長期忍耐和堅持而換回來的。經歷過成功的他們,在他們眼中,失敗的原因只有一個:就是「唔捱得」。幾十年之後,他們依然喜歡用這種眼光和標準去看人。
時代改變了,今日的年輕人,所面對的,並不是「肯唔肯捱」的問題,而是要「搵條正確路去俾自己捱」的困難。幾十年前的日子,機會是給予所有願意捱的人,但幾十年後的今天,年輕人連識別哪些是機會都有困難。社會變得太快,機會不再像從前般多。以前的人捱的時候雖然辛苦,但過程中總能看見曙光,給予他們訊息:「他們選的路是可以行下去」。這種訊息能給予人無比的力量,讓你不論多辛苦,也願意咬緊牙關捱下去。今天不少年青人,在社會上跌跌撞撞,為的都只是想找到一條可以行下去的事業路,過程當中他們看不見曙光,一直行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行錯了路。時間不等人,一個不慎真的走錯了路,浪費了年輕的光陰,以後可能一生也要潦倒地過。你說現在的年青人不像上一代那樣捱得嗎?
我反而傾向相信,假若他們也看到曙光的話,為事業「捱」的決心,絕不會比上一代人差。
(2007年11月28日 刊於AM730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